欢迎光临

北京华海通达为你解析如何破解农村物流第一公里难题

2022-09-21 21:20:50 eycms 37

  近年来我国农村物流得到了一定发展,但仍存在不少问题。面对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难题,应该该如何破局呢?对此,北京华海通达物流公司经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。

  1、以PPP模式搭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,形成类似于电力电网、电信铁塔的管道体系。冷 链物流基础设施是农村物流第一公里的关键,但是由于冷链基础设施投资大、回报慢、盈利难,单纯依靠社会资本来投资建设,可行性较差。因此应将农村冷链基础设施视为公共基础服务资源,由县镇级政府牵头和参与,约定回报机制,带动社会资本投入,建成后交由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,多方共赢。镇级冷链主要负责集货、清洗、初步拣选、预冷等工作,县级冷链主要负责低温加工、包装、转运等工作,这样有助于加速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建成,有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产地预冷、低温加工等能力的建设。

  2、扶持电商渠道,借力旅游、文化项目,促进销售,在一定时间段内形成较高的订单密度,降低物流平均成本。比如我国发起了农民丰收节,吸引多家平台的积极参与,共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,有力地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,在短时间内大幅度地提升农产品上行订单。订单密度的提升,将大大降低每个订单的物流成本,物流企业也更愿意增加投入。

  3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,对农产品进行适度加工,既可以增加附加值,同时更适合于低成本的存储与运输。比如温州瑞安,通过万级净化车间对蔬菜进行全自动化分切、清洗、杀菌,制成即食蔬菜后配送给城市里的早餐供应商;经过加工的农产品价格更高,销量不愁,当地农户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至少30%。

  4、合并同类项,形成下乡进城的双向物流回路,减少车辆空返。比如上午将农产品集运进城,下午将冰淇淋、速冻食品、低温奶制品等配送下乡,提高冷链运输车辆的利用率。新疆在120个深度贫困乡镇均建设了电商服务站,一方面帮助村民购买生活、生产用品,另一方面将农产品通过县级服务站进行统一包装与销售,进而打通乡村物流双向通道。城镇至乡村的双向流通体系,有助于资 金、人员、设备、技术等要素的充分利用,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。

  5、升级完善包装材料、保鲜技术,提供规范指导,做好农产品的防震、抗摔、保鲜,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产品的损耗率。据相关数据显示,我国生鲜损耗率的平均值在25%至30%之间;如果能通过包装、保鲜技术的升级与应用,有效降低损耗率,将大大提高产业链上相关参与方的毛利水平,吸引更多资本的投入。

  因此通过搭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、提高农产品上行订单密度、增加农产品的适度加工、打通乡村物流双向通道、升级完善农产品的包装保鲜,破解农村物流的第一公里难题,让农村物流跑起来,助力乡村振兴。







  本文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。更多有关优质物流运输服务、全国冷链配送、知识、技巧等资讯,请您搜索关注“华海通达”(CL-1039)微信公众号。

标签: 所有标签 北京冷藏物流 冷链物流 冷藏运输 冷藏仓储 北京华海通达物流公司

关于我们

  公司经营范围为全国冷链配送、全国冷链配送、医药冷链配送、零担冷链配送。

查看更多

联系我们

底部图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