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链物流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,市场竞争加剧。据央视报道,随着生鲜农产品、医药等冷链需求的增加,冷链物流市场正快速升温。在政策与市场环境持续向好的背景下,冷链物流行业迎来发展新契机。北京华海通达物流公司经理指出,我国冷链物流仍面临三方面瓶颈亟待突破。
标准建设滞后且部分标准未严格执行
冷链物流业横跨交通运输、仓储包装机械设备信息化等领域,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等行业,共有国家标准12项,各地方性、行业标准99项,但标准体系建设与贸易新业态、新模式发展不一致。另一方面,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企业为节约成本,执行标准程度弱。
“两高一低”抬升行业成本
北京冷藏物流行业面临初期投资成本高、运营过程中返空率高、运输单价低等“两高一低”的问题。在我国一个5000平方米沃尔玛标准级冷库需要20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,在运营中由于双向物流负荷不平衡,空返率高达98%,单次的运输成本是普通物流的2倍,而运单价只能高出后者20%~40%,受此影响,目前我国生鲜市场冷链利润率为8%左右,而发达国家冷链的利润率可以达到30%。
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
目前我国冷链体系发展失衡,2017年华东、华北、华中、华南区域的冷库容量分别为1245万吨、453万吨、431万吨、324万吨,而承担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的西南和西北区域合计不足400万吨,缺乏原产地区域化生产冷链体系建设。
我国冷链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,但总体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,截至2017年末全国冷藏车保有量11.5万台,远低于美国、日本的20余万辆。冷链行业集中度较低,排名前十的冷链运营企业仅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0.5%,前三十名运营商仅占17.3%,尚未出现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行业巨头,运营分散使得北京冷藏仓储物流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应。
本文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。更多有关优质物流运输服务、全国冷链配送、知识、技巧等资讯,请您搜索关注“华海通达”(CL-1039)微信公众号。